南亚高压气候形态特征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
- 文章编号:
- 2096-1618(2017)增-0036-06
- 摘要:
- 利用NCEP/NCAR 1948-2009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,国家气候中心1951-2009年降水站点观测资料,分析了南亚高压的不同气候形态特征,研究了各类南亚高压形态的空间结构、环流特征,以及各类南亚高压形态特征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。结果表明:1948-2009年200 hPa南亚高压根据中心个数可分为单中心(Ⅰ类)、双中心(Ⅱ类)、三中心(Ⅲ类)。单中心类分为两子类。双中心类分为四子类。三中心类分为四子类。单中心Ⅰ_1子类高压中心位于40 °E~75 °E,中国东部降水特征为华北、黄淮、江淮及华南东部降水多,江南及华南西部降水少。单中心Ⅰ_2子类高压中心位于75 °E~110 °E,中国东部降水特征为华北、黄淮地区降水少,江南及华南地区降水多。双中心Ⅱ_1子类高压中心位于40 °E~75 °E和75 °E~110 °E,中国东部降水特征同Ⅰ_2。双中心Ⅱ_2子类高压中心位于40 °E~75 °E和110 °E~140 °E,中国东部降水特征为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及华南西部降水多,江南及华南东部降水少。三中心Ⅲ_1子类高压中心位于40 °E~75 °E、75 °E~110 °E和110 °E~140 °E,中国东部降水特征为华北、山东半岛降水多,黄淮西部、江淮、江南及华南地区降水少。
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苏东玉,李跃清,蒋兴文.南亚高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[J].干旱气象,2006,24(3). [2] 朱福康,陆龙骅,陈咸吉.南亚高压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80:1-20. [3] 罗四维,钱正安,王谦谦.夏季100 hPa南亚高压与我国东部旱涝关系的天气气候研究[J].高原气象,1982,1(2):1-10. [4] 钱永甫.青藏高原气象论文集(1975-1976)[M].兰州: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,1978:199-212. [5] 孙国武.青藏高原科学试验文集(二)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84:152-158.. [6] 章基嘉,朱抱真,朱福康,等.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88:1-268.. [7] 朱抱真,宋正山.青藏高原科学试验文集(一)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81:303-313.. [8] 孙国武,陈葆德.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及其径向传播[J].大气科学,1988,12:250-256. [9] 张琼,钱永甫.南亚高压的演变规律、机制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[D].南京:南京大学,1999:1-148. [10] 张琼,吴国雄.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[J].气象学报,2001,59(5):569-577. [11] 钱永甫,周宁芳,毕云.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[J].高原气象,2004,23(4):417-428. [12] 黄燕燕,钱永甫.长江流域、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[J].高原气象,2004,23(1):68-74. [13] 叶笃正,张捷迁.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[J].中国科学,1974(3):301-320.